4月14日清晨,细雨朦胧,轻纱似的薄雾在曼洞村山间流淌,为如画般的村庄更添一份诗意柔情。来自成都的旅游团队从民宿退房离开不久,又一辆来自凯里市区的旅游大巴开进了村子。
(资料图)
“每周至少要接待3到4个团队,民宿都是满的。”贵州智晟科技开发运营有限责任公司曼洞运营中心负责人王镜宇说,4月开始,曼洞村明显“热”了。
4月8日,黔东南州级特色田园乡村·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点——凯里市舟溪镇曼洞村正式开业,蔓萝·醒山康养民宿、蔓萝·花开花园民宿、蔓萝·滋本苗方康体中心、蔓萝·印迹民艺中心、伍略文学馆、袅禾苗家会客厅、蔓萝小集(乡村集市)等一批旅游业态集中亮相。开业当天,来自成都、重庆等省内外游客3000多人涌入曼洞村,村里的坝坝宴开了90多桌。
曼洞村开门迎客。凯里市委宣传部供图
“蔓萝小集上,村民们准备的各种农特产品以及特色小吃在下午1点左右就全部卖光了,粗略估算交易额四五万元。”贵州智晟科技开发运营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徐青青说,开业当天的“热度”超乎了她们的预料。
显而易见,在唱响乡村振兴曲后,曼洞村这个老牌旅游村再度“走红”了。
距凯里市中心仅25公里的曼洞村,交通便利,有4个自然寨,5个村民小组,共有村民402户,1678人,其中苗族人口占96%。曼洞村保留着纺织、刺绣、染布等精湛的民族手工艺,其中“苗族织锦技艺”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,并获得“苗族刺绣之乡”的美誉。曼洞村青曼苗寨建寨于明永乐年间,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。
游客喝拦门酒。凯里市委宣传部供图
“红”的滋味,早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,曼洞村就品尝过。
“特别是1990年到2000年这一段时间特别火,有时一天就要接待上千人。”曼洞村党总支副书记龙红昌清晰地记得,1984年,曼洞村青曼苗寨被贵州省命名为第一批乡村旅游村寨,后逐渐成为贵州东线民族风情旅游寨点之一,对欧美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游客特别有吸引力,最高年接待游客量超过12万人次。
然,好景不长,随着黔东南州西江千户苗寨等苗族村寨迅速崛起、爆火,在基础设施、文化挖掘、旅游特色开发等方面多年未有明显进展的曼洞村,逐渐失去了旅游竞争力,开始“沉寂”下来,全村6家农家乐,有4家陆续关门。
但,作为尝过旅游甜头的老牌旅游村,曼洞村并未停止在旅游产业上的突破与发展。
2018年开始,曼洞村利用辖区内原“鹿缘农业生态园区”和村民庭院开展农耕和非遗研学活动,跨入研学游新赛道。截至目前已接待4000多名学生进村开展研学活动。
2021年,曼洞村被列入黔东南州特色田园乡村·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点,“蝶变”由此开始。
“结合曼洞村实际,凯里市委、市政府将曼洞村的产业发展定位为‘农耕文化的研学基地,苗侗文化的创意平台,健康文化的体验中心’。”凯里市乡村振兴局党组成员、副局长杨志林介绍,曼洞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点建设主要围绕这三条主线开展。
曼洞村蔓萝小集。凯里市委宣传部供图
记者了解到,凯里市整合乡村振兴、民宗、卫健、交通、乡镇等部门资金和资源要素,聚焦民族文化元素,通过一体化规划、项目化运作、集成化示范实现“化学反应”。州、市合力共在曼洞村实施产业项目3个、基础设施项目10个,主要涉及民宿、康养旅游产业发展,以及水、电、路和人居环境整治等基础设施建设。
过去闲置的老村委会办公楼、原道班房“变身”成了康养型民宿蔓萝·醒山民宿和旅拍主题民宿蔓萝·花开花园民宿。建成非遗研学基地、农耕文化研学基地、康养体验中心等综合体,发展研学、康养等特色产业一体化。充分挖掘文化故事,围绕曼洞籍作家伍略先生生前著作《蔓萝花》打造曼洞村特色IP,拍摄完成《蔓萝花》微电影,建设伍略展成馆1个,为乡村发展注入文化内涵。同时,引入贵州智晟科技开发运营有限责任公司运营,通过企业化运作,着力打造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民族特色村寨旅游融合发展示范样板。
一首乡村振兴曲在曼洞村各个角落唱响,曼洞村村民们自发参与建设家园、友爱邻里的热情也得到了激发。
“有4户相邻的人家,过去为了‘划地盘’,不仅把院坝建的高低不一以示区分,还在庭院里建有厕所、鸡圈,污水横流,经常发生邻里矛盾。在全村庭院美化活动中,这4户人家主动拆除了厕所、鸡圈,拉平了院坝,也消除了多年隔阂。”曼洞村党总支书记罗以胜说,如今,这4户人家的庭院成了大家争相学习的“和美庭院”。
曼洞村农家乐店主潘小丽在绣花。 陈丹 摄
有特色、有文化、有故事、有风景的曼洞村“振兴”出发,再度“走红”。
“4月7日那天,接待了11个来自美国的客人,买了我亲手绣的绣品,相信以后会越来越好。”已开办农家乐11年的潘小丽,是目前曼洞村坚守下来的2家农家乐其中之一,会多种绣法的她一有空闲就在加紧刺绣,“来店吃饭的客人可以直接在店里买,门口广场的蔓萝小集可以免费摆摊,我得多储备点产品才行。”
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熊诚 陈丹
编辑 蒋鸿琪
X 关闭
Copyright © 2015-2023 华夏养生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琼ICP备2022009675号-37 联系邮箱:435 227 67@qq.com